2015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这一天,对西北师大来说,也是值得记入学校历史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学校召开了“公共卫生间专项治理动员大会”。学校的书记、校长和全体副校长、各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学生代表、机关中层干部、后勤职工代表等5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是根据《西北师范大学公共卫生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学校公共卫生间专项治理工作。学校主管后勤的刘玉泉副校长在动员会上的讲话中说到,公共卫生间保洁这件事看似细小,但关乎学校形象,反映管理服务水平,映射每个人文明素质的生活细节。他希望通过动员全体师生员工投入公共卫生间的清洁活动,带动师大能够实现“教授有教授的风骨,老师有老师的品行,干部有干部的情怀,学生有学生的气质,整个群体都有高级知识分子的精气神,学校的各行各业、一草一木,都散发出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一所大学,如此高调定位、兴师动众地专门为公共卫生间的问题召开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动员会,并且要下决心花力气整治校园公共卫生间,足见学校对于卫生间问题的重视,当然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已相当严重。
那么,学校厕所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在哪里呢?刘玉泉副校长在动员会上讲到:“我们学校的公共卫生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整体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一些海外的学者、留学生、交换生都对此提出了委婉的批评”。由此看出,虽然学校层面没有列出厕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但指出了“一些海外的学者、留学生、交换生都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其实,“海外的学者、留学生、交换生”对学校厕所提出的“委婉的批评”,还不足以成为重视解决厕所问题的充分理由,因为“海外的学者、留学生、交换生”在师大也就是走走停停,厕所存在的问题除了临时给他们的不利和对学校形成不好的印象外,对他们再没有其他更多更久的影响。倒是我们自己的师生员工,天天身处厕所问题之中,时时深受厕所问题之害,他们的健康、尊严和对厕所现状的批评,更应该是学校重视解决厕所问题的最充分的理由。而且,我们的学校几乎每周都有各种社会考试,每学期都有全国各地前来参加培训学习的中小学老师。所以,厕所给他们的印象和影响,一定会成为他们对西北师大印象和影响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解决厕所问题的原因之一。从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来看,学校担当培养人的责任,学校的人、事、物都应当有教化的力量,厕所自然也是潜移默化的育人场所。所以,将厕所对学校外在形象的影响与内在教化的作用相比较,厕所问题的严重性更加体现在对学生文明素养形成的影响,这正是我们正视和解决厕所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如此看来,学校这次“公共卫生间专项治理”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也有人说,师大应该把目光放在“奔一流、追先进”上,区区厕所小事,放给“下面人”张罗张罗就好。其实,一所连自己的厕所都整治不干净的大学,是没有资格谈一流说先进的。厕所不仅是学校中满足人最基本需要的最基础的设施,而且反映和折射着学校最基本最基础的文明水准。厕所不仅是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场所,也是体现师生文明素质的窗口,更是对师生具有教化和影响力的地方。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观念中把厕所仅定位成解决生理排泄的“肮脏之地”,是不能或不值得在台面上谈论的话题。即使厕所藏污纳垢,人们会觉得习以为常、不足为奇,更没有人会为公共厕所的脏乱差而担心忧虑。这样的“厕所文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厕所成为文明的耻辱,反过来,这样的耻辱又会加强人们不文明的行为习惯,进而知耻不耻或者压根就不知耻。这才是人类文明的悲哀。美国教育学博士朱莉•霍兰的学位论文就是研究厕所在人类文明发展和教化过程中演进的特点,在她看来,“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卫生设施是人的尊严”,“不能有尊严地使用厕所意味着文明的落后”。她认为人类文明并非源于文字的发明,而是由于第一个粪坑的出现,人们才不再到处游走躲避自己的粪便,从而最终定居下来形成古代文明。所以,厕所的进化是从茅坑演变到茅房、厕所、卫生间、洗手间、休息间等,从单一功能到集生理代谢、卫生调整、休息乃至审美、商业、文化等多功能融合的文明进步过程。如是观之,当我们的“卫生间不卫生”的现象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甚至到了影响学校的尊严和声誉时,就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了。
就在学校的“公共卫生间专项治理”工作逐步得以开展的时候,我从媒体上读到了三则与厕所有关的新闻报道,更加推动了我对厕所问题的注意。第一则报道是:2011年,盖茨基金会开始在全球举办厕所创新大赛,希望遍布世界的参赛者开启关于厕所的头脑风暴,目的是建造一个新颖、可行、可持续、经济实用而又舒适的厕所。厕所创新大赛在2013年延伸到中国,目前中国参赛的专家努力要“将尿变成水、将粪化成油、将水冲厕所改成了气冲”。第二则报道是:2015年3月21日由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发起,全国爱卫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大力支持的全国“首届大学生厕所创意大赛”在京启动,这次大赛以“勇于创新,变废为宝,造福人类”为主题,鼓励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新型厕所设计方案或设计理念,推动卫生系统中坑厕清洁、污泥处理、废物利用等技术的发展,九牧集团也将好的创意变成现实。第三则报道是: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年3月1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厕所是文明窗口、旅游要素、进步的体现。作为旅游大国,我国旅游厕所脏乱差,游客反映强烈,是公共服务体系最薄弱的环节。面对几千年的歧视厕所、鄙视厕所、厕所文化缺失及顽固如厕陋习,迫切需要针对‘最后角落’开展一场革命性变革。”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计划,从今年起,我国将实施一场为期3年的“旅游厕所革命”,到2017年最终实现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的厕所全部达到标准,并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
从这三则报道可以看出,由于厕所不只是人类生理与生活所需,更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所以人们在厕所上的用心与努力一直没有停止。在现代社会,追求舒适、环保、人本、艺术的文化概念,便利人们的日常需要,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增强城市的文化品位,折射对公众的人文关怀,并交融成为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厕所文化,成了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细节。也正是因为厕所与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高度关联性,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厕所,也就折射出了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形成了不同的“厕所文化”。2007年,包括英国、美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厕所峰会。2013年7月24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鼓励各国政府展开行动,改善环境卫生及建立卫生习惯,共同解决世界环境卫生问题。为达此目的还专门成立了“世界厕所组织”(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在各国从事厕所以及厕所文化的研究,每年还举行年会,组织各会员国互相参观,以改善和提高各国的厕所设备与环境,并在新加坡设立了世界第一所公厕学院,开设的课程分为两类:贫困地区的厕所问题和城市公厕问题,提供有关厕所的建设、开发、利用、维护和文明用厕的宣传教育与新技术方面的培训。这些关于厕所的国际性组织与活动进一步充分说明,当人类“厕所”与人类“文明”紧密连接在一起,“文明的厕所与厕所的文明”也就成为人类追求的基本命题,也成为各个民族追求文明的内容和象征,甚至成为民族形象与民族文化的表现性标志。
比如说日本,全世界普遍公认,大概没有哪个民族比日本人更看重厕所。日本人将公厕叫“化妆室”,日本有“厕神”、有“厕所节”、有“厕所协会”,可以说日本人对优美如厕的环境追求永无止境,古香古色的、高科技的、温馨雅致的……能想到的,日本人基本全想到了;能用上的科技,日本人基本全用上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日本展馆的“看点”之一,就是一套面向未来的智能厕具。早在1985年成立的日本厕所协会提出了“创造厕所文化”的口号,每年都要进行全国“十佳公共厕所”的评选活动。另外,日本还有一个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美化协会”,主要活动就是号召人们清扫厕所和维护厕所卫生。这个协会提出了人们亲自打扫公共厕所的五大好处:一是能磨练人的心灵;二是能让人变得谦虚;三是让人更加细心务实;四是能让人学会感动;五是能让人知道感激。该协会的社长更是认为,亲自打扫厕所不仅能让人摆脱偏见,还能让人体会到平等的感觉。正因为这样,日本的厕所是全世界公认的文明样本。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在《阅读日本》一书中有一篇《厕所文化》的文章,就感叹东京成田机场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厕所,进而称赞道:“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包括公德心、科技水平、生活习俗、审美趣味等),在厕所里暴露无遗。”
比如说日本,全世界普遍公认,大概没有哪个民族比日本人更看重厕所。日本人将公厕叫“化妆室”,日本有“厕神”、有“厕所节”、有“厕所协会”,可以说日本人对优美如厕的环境追求永无止境,古香古色的、高科技的、温馨雅致的……能想到的,日本人基本全想到了;能用上的科技,日本人基本全用上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日本展馆的“看点”之一,就是一套面向未来的智能厕具。早在1985年成立的日本厕所协会提出了“创造厕所文化”的口号,每年都要进行全国“十佳公共厕所”的评选活动。另外,日本还有一个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美化协会”,主要活动就是号召人们清扫厕所和维护厕所卫生。这个协会提出了人们亲自打扫公共厕所的五大好处:一是能磨练人的心灵;二是能让人变得谦虚;三是让人更加细心务实;四是能让人学会感动;五是能让人知道感激。该协会的社长更是认为,亲自打扫厕所不仅能让人摆脱偏见,还能让人体会到平等的感觉。正因为这样,日本的厕所是全世界公认的文明样本。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在《阅读日本》一书中有一篇《厕所文化》的文章,就感叹东京成田机场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厕所,进而称赞道:“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包括公德心、科技水平、生活习俗、审美趣味等),在厕所里暴露无遗。”
但让人遗憾和羞愧的是,保持厕所的清洁,形成文明的如厕习惯,在今天仍然没有成为中国人得以普及和根植的素养,更不要说是形成相应的价值理念与文化观念。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谈到“厕所革命”时说:“长期以来,厕所是我国社会文明和公共服务体系的短板,也是我国旅游业最突出的薄弱环节,是横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车轮前的一道坎。厕所建设管理严重滞后,是我国与世界旅游强国之间的一个明显差距,也是与发达国家现代文明生活的一个重要差距。许多地方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推介旅游景区景点,却不愿扎扎实实地建设好厕所、管理好厕所。殊不知,一个脏乱差的厕所可以瞬间毁掉花费在旅游推介上的努力,而且负面影响很难挽回。新形势下,我国旅游业要发展,必须解决一系列公共服务欠缺问题,其中尤为重要、尤为基础的就是厕所问题”。如果我们把旅游领域反映出来的严重的“厕所问题”放到教育领域来对照,学校里尤其是大学的厕所问题并不逊色于旅游场域中的厕所问题,特别是因为学校的育人特性,使得这些问题表现得更加严重,而且还能长期存在,就更显这些问题的恶劣。有人在一篇博文中写了这样一则“令人震惊”的典故: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不久,光绪二十五年颁布了《京师大学堂禁约》,也就是现在的“学生守则”,其中有如下条款:“戒咳唾便溺不择地而施。屋宇地面皆宜洁净,痰唾任意,最足生厌。厅堂斋舍多备痰盂。便溺污秽,尤非所宜。是宜切记,违者记过。”这些条款所针对的对象是从士大夫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社会精英(能到京师大学堂中就读的人都是官僚子弟、世家后代),但就是这些精英人士,依然保持着“咳唾便溺不择地而施”的陋习,使得皇帝不得不亲自颁布禁令进行约束。这则典故从教育史的角度的确“令人震惊”,但今天看来又非常有趣。
何曰“有趣”?因为京师大学堂与西北师大有关系,它是我们的“发端”所在呀!发端根基上的精英们有随地便溺的陋习问题,二十一世纪西北师大的学子们又如何呢?本校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12级本科生徐永政同学,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学校的这次公共卫生间专项治理的志愿服务。他在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书中这样描述身边的厕所问题,他说:“作为一名师大学子,我时常为自己在丁香芬芳、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求学而感到满足,也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笃实勤奋的求学态度而感到自豪,更因为百年师大的深厚底蕴和包容并蓄的文化氛围而感到富足。这里是我们点亮青春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远离故土孜孜求学的知识殿堂,是每一位师大人守望牵挂的精神家园。但是,当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去打扫校园公共卫生间的时候,面对未冲的便池、乱扔的纸屑、一地的烟头、污腻的水渍、隔板上的不文明留言和‘余味无穷’的气味时,我却怎么都不能再为心目中‘高大上’的精神家园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是谁,给我们留下了这些‘不忍直视’的画面?是谁,给我们留下了这些‘耐人寻味’的气味?是谁,给我们留下这些‘事不关己’的死角?我想,是你,是我,也是他,是每一位师大人让文明与落后在一座跨越百年的知识殿堂中撕裂得如此触目惊心”。因此,他倡议:“在使用公共卫生间时要做到‘四不三入一冲洗’,即不乱倒污水,不乱扔垃圾烟蒂,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做到大小便入池、手纸入篓、放水冲洗。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以文明行为促文明之风,共建干净整洁的厕所环境”。由此看出,从“根”上的京师大学堂到“枝”上的西北师大,在厕所问题上的错误性质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与进步而有所改观,今天的大学生还得要做如厕“四不三入一冲洗”的“小儿科”的事,这难道仅仅是有趣的巧合吗?
我作为学校的教职工,深感学校的厕所问题,最根本的是建筑的品质差和管理的品位差。几乎每栋公共楼宇的厕所,无论是上下水管道,还是便池冲刷笼头,或是洗手池盂的设备,都是价格低廉价值低劣的材质材料。厕所内部蹲位隔挡也是品质很差的木合板材料,开关门所用的合页和把手门关,低廉劣质,很容易掉落损坏,基本使用不了一年。这些差等材料一旦坏掉,无人发现,也无人关心,一派破败景象。而且,几乎所有的厕所没有一点经过建筑设计的痕迹,只是简单地分割布局。所有这些建筑的品质,就注定了厕所从开始就是一个解决排泄问题的地方,不会有其他的内涵融入其中。再从厕所的管理来看,因为把厕所当作肮脏的地方,所以用肮脏的办法对待厕所,打扫厕所卫生,没有专门的清洁设备和规范流程,没有督促检查的机制与制度,临时工作者一根拖把对付厕所的所有工作,卫生总是在大轮廓或大概的范围内表现,许多的细节细致之处都成了厕所卫生的死角。另外,如厕者(绝大多数学生)对厕所的爱护与自主管理从来不会成为学生工作和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学生会、团委、学生社团等都在开展高大上的学生活动,有关如厕素质的教育培养不能得到关注。这样,对厕所卫生粗放式的管理和对学生如厕素质培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厕所品位差。乱涂乱画、如厕不冲、随意破坏就成了厕所最基本普遍的问题。因此,解决师大的厕所问题,建筑的品质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考虑改变,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改善管理和加强教育,从每个环节细节的努力入手,使厕所的品位得以提升。
推动厕所的综合治理,与学校每一位成员密切相关,需要全体师生员工行动起来。首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在全校大力倡导文明如厕,形成健康文明的厕所文化。如厕不文明,是最需要饱受诟病的痛点,也是厕所治理的底线。只有每个人都能自觉做到文明如厕,厕所治理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其次,厕所综合治理行动需要整合厕所的维护、管理、使用等各方面资源,尤其要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志愿者社团参与厕所的维护与管理,鼓励广大师生员工为厕所建设管理出谋献策,建立人本的长效的厕所文明建设与管护监督机制(梦想能够做到任何人只要发现厕所地面湿滑、厕纸缺少或厕所把手损坏都可以致电或短信管理部门,他们会立即做出处理)。再次,避免对学生一味简单宣教和硬性规定要求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厕所使用和维护的最大主体的创造性,学校的团委、学生会和各院系可以发动学生开展厕所治理主要问题解决方案的征集、厕所文化设计等一系列活动,能够让学生表达他们对解决厕所问题的想法,也能让他们设计出一批内容健康、富有情趣和教育意义的厕所文化小贴士、卡通标识、标志标语、漫画张贴等,还可以动员艺术专业师生设计厕所的环境与布置。学生在动手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明如厕习惯教育,也会使“厕所文化”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我们可以大胆大气地做个带有文明和教育特性的尝试,就是在学校的公共厕所提供卷纸、在厕所内外合适的地方摆放鲜花、在洗手池边放置肥皂或洗手液。为什么说做到这些就是“大胆尝试”?是因为我们总是担心厕纸、鲜花、肥皂或洗手液会被人拿或偷走,这样的“小人之心”,我们不妨从“厕所教育”的角度这样看:那些东西可能会被人拿或偷,甚至确实被人拿或偷走,这样的预设或者事实,不正是培育“厕所文化”的隐性的课程资源吗?更何况,我们还有许多防止那些东西被拿或被偷的办法。因此,不能因为预设担心而小心不为。为什么说厕所提供卷纸、摆放鲜花、放置肥皂或洗手液是“大气尝试”?是因为厕所是学校生命教育、尊严教育、文明教育、幸福教育的重要载体,一张厕纸、一盆鲜花、一块肥皂、一瓶洗手液,会使厕所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改变对厕所“简单小气”的认识,更使厕所体现人的尊严需求和文明的水准与品位。所以,大胆而又大气的厕所,才是有文化的厕所;有文化的厕所才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厕所文化,也才会成为学校的一项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