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论坛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6-17浏览次数:14

2024615日至16日,我院举办了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沙龙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多位知名学者包括首都师范大学田慧生教授、河南大学刘志军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徐继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李森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如密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和学新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辛继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胡定荣教授、河南大学魏宏聚教授、西南大学赵鑫教授。他们分别就数智化时代课堂教学变革的机遇与挑战、教学价值隐忧、教学论知识的来源与重构、学科话语创新等问题与博士生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田慧生的报告题目是《数智化时代课堂教学的“变”与“不变”》,其认为数智化时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本质和价值追求依然不变,重点在于培养全面发展、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同时,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情感支持和鼓励仍然至关重要。建议要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向个性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和在线学习,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资源的多样化。

刘志军的报告题目是《数智化时代教学评价的价值隐忧与重塑》,认为数智化时代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隐忧,需重塑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应对的策略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动态、全面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徐继存的报告题目是《数智化时代的教学隐忧》,他认为数智化时代教学中面临的隐忧主要集中在过度依赖技术、教学目标偏离、以及师生关系疏离等方面。建议在推进数智化教学的同时,应关注教学本质,保持师生互动的温度,确保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李森的报告题目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课堂教学的挑战与应对》,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中带来挑战与机遇,需要教师适应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应对措施是通过教师培训和技术应用,提升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理解和使用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

李如密的报告题目是《数智化时代的融美教学:美育浸润课堂的新形态》,核心观点是在数智化时代,通过融美教学实现美育浸润课堂的新形态,注重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策略是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构建美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学新报告的题目是《数智化时代的教学价值取向》,其认为数智化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学价值取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不仅要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还要超越这种要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提出要培养富有创意、勇于创新的人;培养会理性选择、善于辨别的人;培养情感丰富、善于交往的人;以及培养关怀人类共同命运的人。

辛继湘的报告题目是《数智化时代教学论知识的发展取向与路径选择》,认为探讨数智化时代教学论知识的发展取向和路径选择,强调在数智化背景下教学论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可选的路径选择有,通过多元化的知识来源和生产方式,构建适应数智化时代需求的教学论知识体系。

胡定荣的报告题目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学论学科话语创新:失能、赋能与批判建构》,其认为人工智能对教学论学科话语的影响,包括失能与赋能的双重效应。强调批判性建构人工智能与教学论的关系,以实现教学论话语的创新和发展。建议教师应积极适应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保持对技术的批判性思考,以推动教学论学科的创新发展。

魏宏聚的报告题目是《经验与知识:校本研究视角下切片诊断的构想与操作》,建议通过校本研究的视角,提出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方法,强调从经验到知识的实践性教学理论创生。实施策略是,通过录像记录和实践分析,提取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有效教学。

赵鑫的报告题目是《数智化时代知识教学转型提质的学理逻辑与行动路向》,认为数智化时代要推动知识教学的转型与提质,强调教学的“数智”辩证逻辑,知识与智慧的融合。行动路径包括,构建情技共生的教学模式,形塑数智伦理,聚焦德性与伦理的知识审思,实现知识与情感、智能的互融。

沙龙活动中,博士生们一致认为发言内容既具宽阔视野,又有理论高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