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之“教育问卷调查方法”分论坛

发布者:李安娜发布时间:2024-11-06浏览次数:130

  2024112日-4日,“第十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在上海市普陀区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持了实证研究第十三分论坛,以“教育问卷调查方法”为主题,分论坛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侯杰泰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温忠麟教授、南京大学李中权教授、广州财经大学方杰教授以及厦门大学吴胜涛教授,围绕教育问卷设计、应用及挑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浅出的交流与分享。


      侯杰泰教授深入探讨了教育问卷方法的挑战,特别是在OECD PISA 2023项目中对社交与情感技能的评估。阐述了幸福指数对教育的深远影响,并对方PISA问卷量表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涉及了学生、学校和地方层面的方差问题,揭示了不同教育层面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国际问卷比较的建议,强调了多层次模型的重要性和斜率比较的考量。


      温忠麟教授的讲座着重分析了教育问卷中“相关”“影响”与“因果”三者的关系。从外延与内涵的角度,温教授揭示了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建模理据,并讨论了多个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类型。温教授总结了多种调节效应和建模理据的途径,指出在教育实证研究中,调节效应模型的应用通常基于主效应的理论支持,并强调了在审视实证文章时,需关注模型假设的合理性和统计方法的恰当性。



      李中权教授首先指出了问卷调查中不认真作答的重要性,分析了不认真作答的多种可能原因,包括受访者的态度、问卷设计的缺陷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李教授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技巧来识别不认真的作答反应,例如通过对比答案的逻辑一致性、检查答题时间等方法。此外,他还讨论了一旦发现不认真作答应如何有效处理的策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研究的有效性。



      分论坛下半程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宝宝副教授主持。三位专家学者聚焦问卷编制的原则与策略、统计方法的合理使用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详细介绍。



       方杰教授围绕问卷编制中的统计方法的合理使用展开讲解,详细阐述了量表编制的流程,涵盖了初测与再分析两个阶段。在初测阶段,方教授提出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来删除不合适的题目,并进行信度分析验证题目相关性。在正式问卷使用阶段,方教授介绍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步骤,重点通过修正指数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并提出了跨因子负荷的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的使用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二阶因子模型和双因子模型的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gience)引发了各行各业的系统性变革,吴胜涛教授对于AI带来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分析,介绍了AI问卷调查的理论依据。关于AI问卷的调查方法,吴教授列举了提示词工程、参数设置等有效手段,并以其团队的研究为例,论述了人工智能语言的统计偏差、刻板印象和文化偏差。最后,吴教授认为受计算规则的控制,AI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要重视人类在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优势,对人工智能理论进行持续性的反思。



      高承海教授从形式、内容和价值三个方面分享了优质调查问卷特征,通过生动翔实的案例深入分析了问卷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及编制策略。他提出,有效的问卷设计应该在形式上做到调查目标明确、思路逻辑清晰并充分考虑被试的状况;在内容上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选项详尽准确并做好问卷的预测与修订;在价值上能够反馈被试的真实心声、支持科学的数据分析。他提倡在学术研究中应持续对问卷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以不断适应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需求。



     最后,高承海教授对本次分论坛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分论坛的组织坚持实用性原则,研讨主题源于研究者们在实证研究过程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旨在为与会者提供实践性指导。鼓励大家持续创新,推动教育问卷调查方法的不断进步。分论坛现场“站票”难求,学术氛围浓厚,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参会学者们的一致好评。